智猪博弈
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个博弈论中很有趣的问题,智猪博弈。
01、智猪博弈
在博弈论(Game 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如果不了解什么是纳什均衡,可以先看下下面的文章。
题目:智猪博弈 |
---|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并且因为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等到按按钮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
如果大猪先到(小猪按),大猪吃掉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如果同时到达(也就是一起按),大猪吃掉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如果小猪先到(大猪按),小猪可以吃到4个单位,而大猪吃到6个单位
那么,在两头猪都足够聪明的前提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02、推导过程
“智猪博弈”由约翰·纳什(JohnFNash),于1950年提出。
这个推导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小猪如果去按按钮,然后再回来的话,只能吃到一份猪食,直接就嗝屁了,这种可能性肯定是不行的。自然,这时大猪也就只有去按按钮这一个选项了。所以最终的结果会是:小猪选择等待,大猪去按按钮。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将图画出来,可能更加有助于大家思考:
- 如果小猪和大猪同时行动的话,则它们同时到达食槽,分别得到1个单位和5个单位的纯收益(付出4个单位的成本)
如果大猪行动,小猪等待,小猪可得到4个单位的纯收益,大猪得到的6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实得4个单位;
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行动,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则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
如果大猪等待,小猪也等待,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小猪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03、题目意义
我猜测会有一些朋友,在看到这样一道题目后,会觉得这不是很简单吗,有什么可说的,其实不是这样。这道题目是一个很经典的“劣势策略”下的可预测问题,其在各高校经济学课程中也被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上。原因无他,正是大猪做出这样一个“决策”,目的不是出于对小猪的爱,而是基于“自利”的原则。
类比到科技领域,我们都知道研发成本一定高于模仿成本,而各发达国家的研发实力又强于发展中国家,那为什么发达国家还得耗费更大的资源去探索新的技术,难道真的是对外说的为人类为社会吗?其实我认为并不是,这无关个体天性和民族禀赋。我想说到这里,估计会有人不同意:说浩哥,你这样太不尊重这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先辈了。注意,我上面说了,你得把这件事放大了看。对于个体而言,我其实是非常非常尊重的,甚至我也愿意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但是对于集体利益,或者整个国家而言,请不要过于天真,童话都是骗人的。
当年英国政府将流放澳洲的犯人交给往来于澳洲之间的商船来完成,由此经常会发生因商船主或水手虐待犯人,致使大批流放人员因此死在途中(葬身大海)的事件发生。后来大英帝国对运送犯人的办法(制度)稍加改变,流放人员仍然由往来于澳洲的商船来运送,只是运送犯人的费用要等到犯人送到澳洲后才由政府按实到犯人人数支付给商船。仅就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变”,几乎再也没有犯人于中途死掉的事情发生。大家不要高估人性,“虐待”的本身,其实就是权利的滋生,而权利是大多数人都想尝尝的滋味。通过支付方式的一点点改变,船主不得不保护犯人,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正是智猪博弈。
作为“大猪”,如果想要获得更大利益,就得“一直跑”。这和看不看得顺眼小猪无关,和小猪卖不卖萌也无关,真实的社会,毕竟不是小猪佩奇。现实是残酷的,如果有一天小猪突然长大了,大猪还会为小猪“奔波”吗?当然不会,看看最近的贸易战,不就是因为“小猪”长大了,所以才出现的吗。但是长大了就是长大了,总不能藏起来吧。
等到格局到了这一步,其实博弈的结构也已经发生了变化,看看川普一日三变,我想大家都会有一些体悟。最大宏观战略的彻底转变,绝对不会因为其一方简单闹一闹,怼一怼就结束,也并不是把某个看上去比较疯狂的人换掉就可以改变的,请大家一定要记清楚这点。毕竟,这无关个体天性和民族禀赋。
所以,今天的问题你学会了吗?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